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麻肉大将军(1 / 2)
“啪——啪——啪——”
书友先生点头击掌。
“见识不凡,知行合一,好!好!”
书友先生乃是当世大儒,能把书读透了的人,就绝不是书呆子。
更何况如今朝中的不少官员都曾经是他的学生,故此书友先生虽然隐于乡野,却对朝中的时局了如指掌。许多事情,书友先生是很有些判断的。
他能看透的事情,大事不能说,小声不屑说,所以,书友先生一向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越是有学问,心里越能盛下事。所以无论发生什么,他总比别人沉稳淡定。
凡事能稳得住,是修养,更是智慧。
这回,书友先生就看出了眼前的这个贾琏,很不简单。
而且,他背后的事情,更不简单。
严炎一口一个“膏粱纨袴”,说的乃是贾琏出身于功臣派勋贵世家,如果不出意外,他就是铁定的下一任荣国公的袭爵人。
几个月前,荣国府里又出了一位贤德妃,那么贾琏的身份,便是在“勋贵”之上,又加了“外戚”一条。
如此贵上加贵的好事,实则颇有些不寻常。
不寻常之事,往往不是好事。
自古以来,对皇帝而言,功臣、外戚和文官乃是外朝的三大对立集团,有的朝代,还会再加上一个内朝的宦官集团。这四个集团须得彼此牵绊制衡,二绝不可一家独大,才让皇权得以稳定。
是以历朝历代,皇帝都千方百计要提防着这几大集团专权干政,更不会允许他们之间相互勾结融合。
权力就那么多,此消彼长。
若是他们势力大了,皇权自然就要被削弱,那是皇帝绝对不能容忍之事。
但奇怪的事情,就发生在了这个贾琏身上。
他是刚刚提拔上来的顺天府知府,竟然扔下本职不做,请假跑来扬州送表妹看姑丈,他背后若没有皇帝在撑腰,谁信?
扬州乃是两淮盐运使司衙门所在之地,也是朝廷的钱袋子,这些年来,都一直死死把持在太上皇手里,新皇登基多年都只能听之任之。
这么一个年方二十的年轻人,一到扬州,就生生把太上皇布在江南的官僚大网戳开了一个口子,他背后若没有皇帝撑腰,谁信?
这么一个有胆有识的年轻人,身上有功臣、外戚两重身份加持,背后还有皇帝撑腰杆子,难道他要成卫青、霍去病不成?
看来皇帝选来选去,终于还是在四王八公之中,找到了一个突破口。
因为贾琏表现太过优异,其后无人能出其右,“林泉诗会”提前在中午结束。
书友先生对今日的诗会甚为满意,吩咐学生们回书院,下午继续上课。回头又盛情邀请贾琏和严炎到书院吃午饭。
严炎已经气饱了,便借口须得下乡劝农劝学,向书友先生辞行之后,牵着驴走了。
倒是贾琏,灌了一肚子茶水,早饿得不轻。偏偏这帮“文人雅士”寒酸得紧,几十号人,就只预备了一碟米糕和一碟青梅做点心。
生于北方的贾琏见那青梅翠绿诱人,不禁伸手取来就咬了一口。
谁料想那青梅竟酸得空前绝后,将贾琏的牙齿彻底酸倒,连米糕都咬不动,气得贾琏咧着嘴把青梅树的祖宗都骂透了。
此时一听说有饭吃,贾琏激动得连连点头。
书友先生是实在人啊,这人可交!
一行人行至到了书院的饭堂,才知道书院一向是师生同食。贾琏也不挑剔,十分乖巧地跟在书友先生身后,学着其他人的样子,用竹舀子从大水瓮中舀水洗手。
平时十人一桌,当中一桌因为有书友先生,便是十一人。
今天在书友先生旁边多了个贾琏,所以这一桌变成十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