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2、招安(上)(1 / 2)
李煜其人,在后世的评价还是挺高的。
“千古词帝”的名头,对于一个文人而言,可以说是极高的赞誉。
但作为一国之主,李煜无疑是非常不合格的。
虽说,将南唐的灭亡完全归咎于李煜一人是很不合理的。
但是李煜的优柔寡断,胆小怕事,朝令夕改等等缺陷,的确在南唐的灭亡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。
就如同这一次的收复两淮的军事行动,便是因为李煜的接连迟疑,而最终未能成行。
要知道大军的调动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行的,如此规模的行动,哪怕只是前期的筹备,也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。
更别提南唐的数万大军从各地聚集过来,旅途奔波劳累,甚至是非战斗减员了。
然后,这一切就在李煜的一声“罢兵”令下,全都打了水漂。
作为军事将领,林仁肇对这样的行为是十分心痛的。
兵者,国家大事,死生之地也。
这好不容易攥紧的拳头没打出去,伤到的可就是自己了。
然而,林仁肇却没办法去说什么,毕竟就连以武力闻名于世的辽国都被宋国打下了一个西京。
作为武力下游级别的南唐,又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去触怒宋国呢?
于是乎,林仁肇很不明白,韩熙载的信心,到底是从何而来?
“辽国的西京,不是那么好拿下的!”
韩熙载开始缓缓地对林仁肇讲述起了这一次宋国北伐时发生的事情。
从一开始太原城发生的各种争斗纠葛,到后来身为皇子的赵德昭率军奇袭大同。
一桩桩一件件,韩熙载都说的清清楚楚。
听得林仁肇震惊不已。
他既惊讶于那个赵德昭竟然如此胆大,敢于就这么轻装突袭辽国的西京,并且还成功了。
又惊讶于,这个平素看起来除了摆酒设宴、放浪形骸之外就无有作为的韩熙载,竟然在宋国有着如此灵通的消息渠道。
韩熙载所说的这些东西如此全面,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。
不过,林仁肇没有去追问韩熙载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。
他只是想知道,这些,和他有什么关系,又和收复两淮有什么关系?
“我与林将军说这些,就是要告诉林将军,此次宋国攻克辽国西京,完全是出其不意罢了,而非是说宋国已经强大到超越了辽国。”
韩熙载指着北面,笑道:
“宋国皇子此次突袭大同,虽然表面上看来是立了大功,可实际上却是将辽国给得罪死了。”
“若我所料不差,用不了多久,辽国必然会大军南下,届时,宋国能不能撑过去都还是两说之事。”
林仁肇的眼睛里也开始放出了光彩。
“到时候,便是我大唐北上收复两淮的绝佳时机!”
“对,此事我已告知了国主,国主已经答应暂缓罢兵之事,静待辽国南下。”
“所以,还请林将军且莫气馁。”
“好,我便等上一等。”
于是,林仁肇和韩熙载就此立下了约定,一同等待着辽国大军南下的消息。
只不过这一次,他们又失望了。
接连等了两三个月,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。
李煜那被韩熙载劝说的蠢蠢欲动的心,又一次沉寂了下去。
那已经在江宁府周围驻扎了快半年的大军,终于还是散去了。
一同散掉的,还有林仁肇的雄心壮志。
然后,韩熙载又一次找上了门来。
“搞清楚情况了,辽国出了问题。”
韩熙载没有卖关子,直接和林仁肇说了起来。
“辽东那边有部族叛乱,所以辽国一时间腾不出手来,所以我们还要再等一等。”
林仁肇摇了摇头,问道:
“你在辽国还有门路?”
话语里,带着些许的嘲讽,和失落。
韩熙载也摇头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