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(2 / 2)
得到了陈留豪富的相助,曹孟德声势大涨,各地的英雄豪杰,纷纷赶来投效。
第一个上门投靠的,年不过双十,剑眉星目,一表人才,文可通兵法,武能缚勐虎,是阳平卫国人,姓乐名进,字文谦。
又有山阳巨鹿人李典李曼成前来投靠。
得知曹操起兵,要除董卓,曹操的两个本家兄弟,夏侯惇和夏侯渊纷纷赶回相助。
又有沛国曹氏的亲友曹仁、曹洪来投。
不过旬月之间,曹操麾下便已经聚集了六员勐将,更有兖州程昱这等捧日之才。
见此情形,如未来魏武帝这样的人物,也难免意气风发。
曹操心情大好,便请新投自己的主簿陈琳写一份矫诏,传矫各路诸侯,共谋除董,兴复汉室。
陈琳不负众望。
挥笔书成一文。
檄文曰:
吾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:董贼欺天罔地,灭国弑君;秽乱宫禁,残害生灵;狼戾不仁,罪恶充积!今奉天子密诏,大集义兵,誓欲扫清华夏,剿戮群凶。望兴义师,共泄公愤;扶持王室,拯救黎民。檄文到日,可速奉行!
檄文传向各方,首先便至冀州。
岳超接到曹操的檄文,一没有惊喜,二没有振奋,反而是幽幽地叹了一口气。
“十八路诸侯讨董,终于还是来了!”
面对曹操的檄文,岳超以及其麾下的十三万兵马,共有两个选择。
去,或者不去!
去,响应号召,齐奔洛阳,诛杀董卓。
那么问题来了,要不要杀掉董卓呢?
杀掉董卓之后,汉天子刘协,就是一个烫手山芋,不论怎么处置都是不妥。
岳超可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,如果这样做了,千百年后,曹贼的声名,便是自己可鉴的前车。
即便是趁乱之中,杀掉了刘协,汉室400年,这汉室的宗亲太多了,随时都有新的刘氏可以登基。
所以。
杀掉董卓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。
对于岳超来说,十八路诸侯讨董,分崩离析才是最好的结果。
那么,是否就没必要响应曹操的号召呢?
却也不是!
事实上,去还是要去的。
董卓倒行逆施,天怒人怨,天下百姓,苦其久矣,尤其是洛阳城之上下,无数人翘首以盼,期待大汉之豪杰斩奸逆,匡汉室。
也正因为如此,曹操首发檄文,为他奠定了足可以与河北袁绍相争锋的声名和威望。
岳超如果出兵的话,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,都可以得到天下士人的认同和信赖。
所以。
去是一定要去的。
只不过,最终的最终,还是要划水。
岳超的心中已经有了定计,方才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将前来商讨。
诸将领,听说有大战将要发生,无不是精神抖擞,战意高昂。
诸文臣,听说曹操发檄文大会诸侯,同样是喜动颜色。
以他们的智慧,都看出来了,这一场大战,不论胜败,都可得惊人之声望。
岳超麾下,首席谋士兼军师的审配,第一个开口道:“主公,此番天下诸侯讨董,乃是夺取声望的大好时机,主公若能够统领群雄,杀入洛阳,诛杀董卓,诚当世之霍光耳!”
审配的建议,是尽起大军,在诸侯会盟之中,夺取到盟主的地位,日后匡扶天子,亦是第一。
岳超笑了一笑,对于审配的建议不置一辞。
治中从事沮授道:“启禀主公,我等冀州,兵精粮足,名将不下千员,若然会盟,必定要做天下诸侯之盟主,若不会盟,也可以静观天下之大变,相机起事,一切全凭主公决断。”
岳超点点头,相比于审配,沮授的建议就靠谱的多了,给出了两个选择。
不论怎么做,自己都可以稳赢!
事实上,此时此刻,岳超的实力,足可以睥睨天下,之所以按兵不动,便是缺少一个名分罢了。
既没有横扫天下的名份。
也没有称霸天下的名份。
郭嘉在洛阳之时,便知道岳超的心思,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,也不怎么看得上霍光这样的人杰,便出列而谏言道:“启禀主公,以下臣的意思来看,此番我冀州最好是按兵不动。”
“哦?”
郭嘉一言出,岳超情不自禁为之侧目。
他万万也没想到。
郭嘉郭奉孝,这个自己最为看重的谋士,所提的建议,竟然与自己的想法相差有这么多。
按照他的想法,虽然不能赢,划水也还是要划水的吧!
岳超皱眉道:“奉孝何出此言?”
郭嘉笑了一笑,道:“主公,请听郭嘉一言,我冀州之兵马,远胜诸方,我冀州之钱粮,富于天下。主公若与众诸侯盟,十之八九要担负联军粮草之众任,是损己而利人耳。而众诸侯,何等人物?以嘉观来,凭曹孟德之檄文,所聚之太守几人,豪杰几人,已经难能,大汉之州牧,自有身份,怎么能为曹孟德所驱使?”
顿了一顿,郭嘉道:“主公若然发兵,与这些人为伍,胜了,徒自长他人之威风,无助主公半点威风。若然败了,徒自折损声名耳,实在不足为取!”
岳超听了,连连点头。
不说不知道,说出来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吗?
自己也是受到了前世所看演义的影响,以为曹孟德、刘玄德的人怎么怎么的牛逼,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何等的声势浩荡,便想要横插一杠,赚取一点点儿的声名。
却没有想到。
自己此事的身份,根本用不上,这一点点的声望。
不看荆州牧刘表、幽州牧刘虞等诸州之州牧,罕有前往会盟的吗?
自己堂堂冀州之州牧,如果前往洛阳会盟,不仅仅助长了曹操的声名,同时,岂不是和袁术这等乱臣贼子融为一党了吗?
岳超反应过来,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计划,大声的赞叹道:“奉孝言之有理,我冀州兵强马壮,以一州之力,也可以击败董卓,候天下诸侯皆败,我等再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