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云导游(1 / 2)
何欢:前面我还带他们买了牦牛干,还在群里买了很多土特产,都没亮灯!
全导:不好计算。
何欢无语,这APP数学也不好。
不像照片是一张张的,他们买牦牛干是散称的,是按条算还是按斤算呢?还有芒果苹果,是按个呢还是按斤呢按箱呢?
按什么单位算呢?但不能不算啊!
何欢:我不管!那也是经过质检验证的货真价实的啊!
全导质检又亮了几盏,算是买牦牛干的几个人的吗?
何欢无语,看来那些他们直接联系和美买的,都不算他的了。
这个破APP!
不过亮灯不亮灯的,这个能检测商品的技能,真的很有用。
封好箱,男人说:“先放这儿。”转头看着何欢,“走到这儿了,咱们去清湖公园逛逛。好吗?”
何欢点头,“好,也没事,就在清湖公园逛逛。”
男人抬手看看表,高兴道:“等会儿就在这边找个地方吃饭。”
何欢看着方清许,“方先生,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吗?”
“就旁边巷子,小吉坡,有家云州土菜馆,挺地道的。”
“好,谢谢方先生。”
“嗯。”
两人走出来。跟一个男人逛公园,不说话也很尴尬。何欢很希望他问点啥,他也好介绍一下。十几天没带游客了,嘴痒得很。
看看他,似傻了,笑眯眯的就是不问。
何欢只好说:“先生坡、小吉坡,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地名都叫坡吗?”
“为什么?”男人还算配合,转头好奇地看着他。
看他这么好奇,作为导游,当然要解答了。
“其实,围绕清湖,一共有九个坡,从地势上,形成九龙入海。”
男人回头看看,恍然大悟道,“难怪刚刚是上坡,现在是下坡!你不说,我还没反应过来!”
看他有兴趣,何欢也高兴,两人沿坡而下,“每个坡都有来历,比如这个先生坡,只有一百多米
在明清时期,乡试的时候,应考秀才到贡院,也就是咱们今天的云州大学,赶考,喜欢在这个地方租房居住一段时间,所以就叫先生坡。”
“噢!”男人说,“就像现在很多高考生,也住在考试学校附近一样。”
“对!”何欢笑道,“然后到抗战时期,西南联大迁到春城,很多的作家啊诗人啊,还有知名教授,都云集到春城。
李公朴、闻一多、朱自清、陈寅恪、钱钟书、沉从文,都曾经步行穿过这条小巷,有些也在这里居住过,所以先生坡名副其实。”
“啊!”男人点点头。
说着已经走出先生坡,穿过马路,朝清湖走去。
何欢说:“清湖被称为春城之眼,在城中间。但是在元朝以前,清湖只是城外的一个小湖湾,有很多稻田、菜园、莲塘,所以被称为菜海子。
春城池水三百里,菜海与之为一体。原本呢,云池水位很高,清湖是与云池连接在一起的。”
男人说:“从云池那边的酒店打车过来还挺远的,没想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。”
“是啊!春城有很多叫湾的地名,之前都是云池的水域。比如潘家湾、螺蛳湾。云池最初达到一千平方公里,没有春城,只有云池。
战国到汉朝,云池水位下降,古滇国出现了,但还是很浩瀚。汉武帝在长安造春城湖,练习水战,就是为了征服这浩瀚云池。”
“噢!”
“到唐宋时期,云池水位进一步下降,东西寺塔立于水边,为了镇压水患。春城本来就是一个水城,水患也是经常发生。”
沿着湖走了一段,两人一道门进去。
何欢回头,“这上面有一段,叫贡院坡,因为直达古时的贡院,现在的云州大学。现在大多数人不知道贡院坡,只知道文林街。
文林街也是因为临近贡院,科考生往来汇聚,文人如林,而得名。”
男人点点头,不讲它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巷子,讲了就可以想象出几百年前考生云集的景象。
“连接文林街的文化巷,因为沉从文、冰心等文豪聚集于此,喝茶谈文,也是文化荟萃之地而得名。现在则是文艺青年和小资聚集之地。也有很多茶馆、咖啡厅、餐厅。
围绕清湖,西有钱局街,东有园西路,都是美食荟萃之地。又便宜种类又多味道又好,几乎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想吃的东西。文化、美食都围绕着清湖。”
走过采莲桥,一弯湖水,湖中红嘴鸥随波荡漾,湖边银杏如黄蝶翩飞,垂柳还绿,垂于湖面,蓝天白云下十分明艳。
前几天,龙腾问他去哪里玩?今天她走了,他却和一个男人来清湖。
男人见他突然不讲了,还很伤感,看着他,不敢说话。如果何欢看到他的眼神,也很难想象,这个之前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大老板,现在的眼神就像看着一个先生一样。
何欢停在路边,“这是九龙池,里面原来有九个泉眼,冒出的泉水涌入云池。九个坡九龙入海,九眼泉九龙汇流,所以清湖又称为九龙池。”
“原来如此!”
“到民国初,种了很多柳树,湖里又有很多荷花,成为游览胜地,逐渐有了清湖之称。”
男人点点头,没有导游,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园,但跟着小白龙,步步是景步步是故事。
停在湖面的红嘴鸥见到了观众,不知谁带头,忽然冲天而起,在空中围成一个大圆圈,不停翻飞。
看到这一幕景象,何欢连忙拿起手机,今天没带相机。
男人连忙站到他前面靠着栏杆,露出笑容。
下一秒他只怕要比个耶,何欢无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