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·敲打内阁(1 / 1)
虽然范仲淹的队友昏招频出,但其本人的能力和私德却是历史公认,因此他的名字早已被赵祯列入了内阁班子待选。 赵祯对朝堂未来格局的构想是:内阁阁老由他亲自简拔,首辅五年一换,若让首辅连任,则扩大阁老名额,由三人增为五人。 赵祯已经明确规定,内阁的命令必须由他亲自‘批红、加玺’才能生效,也就是说,只要赵祯还能亲自参与内阁决策,还能亲自任命阁老及五院主官,那么朝廷就不会失控。 但等哪一天他不愿或无法理事之时,‘批红权’和‘加玺权’就一定会被他人篡夺。 然而皇帝身边,无论是宦官还是后宫,都不可能玩得过这些从人山人海中杀出来的精英,只要中原不沦陷,皇权旁落就是大势所趋。 赵祯很清楚,他正在亲手缔造一个有机会终结皇权的庞然大物,尽管它现在看起来还很弱小。 但世间安有万世不移的王朝? 赵祯觉得没有。 他唯一想做的事,就是让大宋这碗肉,烂在中原这口锅里。 …… 赵祯收拢思绪,开口说道: “吕阁老的提议,朕觉得甚好,范仲淹的官阶放在文职里看确实太低,但若转入武职,立刻就能跻身高阶。” “观察使乃是正五品的武官,我朝虽不实授,但既然要破例将范仲淹转入武官序列,那也不妨再破例一次,授其实权,就算作将其‘由文职转入武职’的补偿吧。” 吕夷简微微一怔,没想到赵祯竟如此痛快的答应了,随即他有些担忧起自身,但他转念一想:“哦,我已经入阁了,那没事了。” 张耆乃是以武官身份入阁,他对大宋武官的地位非常清楚。等今日议政结束,学士院拟好诏书,正式将范仲淹转入武官序列,吕夷简和范仲淹的梁子也就彻底结下了。 他突然感觉今天天气还不错,拿起茶杯抿了一口。 赵祯继续说道:“正好今日说到此处,朕之前曾与吕阁老谈过‘职事官’和‘寄禄官’的问题,不知吕阁老可还记得?” 吕夷简拱手道:“臣记得,官家重新梳理了九品十八级文武官阶名,欲以之为官衔,取替文武本官,使百官名职相契。” 赵祯点头道:“没错,当时吕阁老还跟朕解释,说祖宗如此设置官职名称,乃是另有它意,朕理解,因此并未贸然施行。” “现如今吕阁老提议,将范仲淹转隶武官,那么朕以为,不若以此为契机,将身兼武官差遣的文职都转为武职,以武职任武差遣,虚名可以继续沿用,只要能让百官职差相契,权位相合即可,吕阁老以为如何?” 赵祯图穷匕见,吕夷简有些傻眼。 他心中想道:“官家,您这是早就挖好了坑,等着我往里面跳啊……” 电光火石之间,吕夷简想到了现如今的枢密院主官夏竦,突然感觉此事也不是不能接受,不过是平级转隶罢了。 他又看向张耆,心想:“反正无论文武都有机会入阁,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反对,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文臣反对,官家发出成命罢了。武官的地位已经够低了,朝令夕改导致武官地位进一步降低……也没什么。”
想到这些,吕夷简开口道:“臣听凭官家圣裁。” 赵祯点了点头,随即又微微皱起眉,他感觉内阁三人似乎有些过于配合,无论他提什么要求,三人都不会激烈反对。 赵祯想了想,开口道:“今日之议,事关重大。改‘中书门下’为‘政事院’;确立‘内阁’为国朝新中枢;合并‘台谏、刑理’二院;按差遣改换官职,等等。” “以上四事,所涉细务极多,若同时进行,势必引发朝野上下极大波动,朕以为,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的做。” “首先,将中书门下更名政事院,收缴‘中书门下之印’,铸授‘政事院印’。” “诏定政事院为国朝最高执政机构,凡涉政务事,皆送政事院,事无大小,皆奏朕听裁,小事画可,大事加玺。” “政事院下行文书先送‘内东门司’朱批,而后再送‘州县知事官’;上行文书一式两份,分别呈送内东门司和内阁。” “一应细则,让晏殊牵头,由政事院所辖各机构主官集体讨论后拟定一份劄子,而后副本送内阁完善,再奏朕批准。” 赵祯说了很多,翻译翻译,无非就是两件事: 第一,换印。 第二,拟个章程。 赵祯拿来一张黄纸,提笔将自己的命令写在纸上,拟为词头,写好之后交给三位阁老依次传阅,看看有没有歧义,或是不当的地方。 反复修改了几次后,四人对这第一件事达成了一致意见,且形成了书面指示。 赵祯将自己亲手所写,三位阁老依次附署姓名的黄纸对折,放在一旁的小木盒子里,交给侍候一旁的张茂则。 “你亲自送去翰林学士院,让‘知制诰’韩琦将此词头拟成诏书,送朕加玺。” “是。”张茂则双手捧着木盒,快步走出内阁,去往翰林学士院传达口谕。 看着张茂则离开后,赵祯感叹了一句:“学士院和内阁不在一处,议政结果不能立刻形成诏书,多有不便呐。” 吕夷简拱手说道:“官家,既然中书门下已经改称政事院,不若将‘中书舍人院’迁至内阁,也好随时为官家起草一些不重要的圣旨。” 赵祯拿起茶杯抿了抿,思考了起来: “中书门下最大的权力,就是给皇帝提供建议并拟定圣旨。” “如今内阁已经掌握‘议政权’,若再掌握‘拟旨权’,那不就相当于把内阁变成了中书门下?” 赵祯放下茶杯,摇了摇头:“中书舍人院还是留在政事院下,改名为‘政事院秘书监’,所属舍人改称‘秘书郎’,留在政事院负责院内公务即可。” 赵祯微微笑着看向吕夷简道:“朕虽拟将内阁定为朝廷新中枢,但阁老们还需时刻牢记,内阁乃是朕与诸公坐而论道的议政之所,内阁不具备‘下令权’,内阁黄票只能署名后交给朕裁,而不能交给其他任何机构,这是内阁设立之初就已经定下来的。” 赵祯虽一脸和气,语气轻快,但这话里话外都是敲打告诫。 三人赶紧起身,拱手行礼道:“臣等谨遵圣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