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八章 报纸和泡面(1 / 1)
当然,铁路是否超量售票是铁路的计划,车上是否超员,那就是实际的变化了。 对于乘客来说,这样的售票方式也很是麻烦。 首先,你不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,通不通火车。 你若想知道,就需要在火车站购买一本《全国铁路客运时刻表》。 按照目录里教的办法,查询你想去的地方,在什么时间有哪一趟车次。 至于说购票,你依然需要亲自跑到火车站去排队。 而电话订票,虽不敢说是少数有电话人家的特权,却也只有特定的几条线路的某几个大型站点才有开展。 真正全国范围的电话订票业务,还得得益于全国联网售票业务开展之后两三年,才真正进入老百姓的视野。 在当年,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出行。 大部分百姓选择提前数个小时,乃至于数天,便跑到火车站排队买票。 为什么要排队? 我举个例子,上个世纪末,海津市最大的火车站,拥有22个售票窗口。 春运期间窗口全开,并且每个窗口都安排两个人,买票的队伍还是从售票大厅排到了站前广场。 即便不在春运的时候,车站依然开放十二至十六个售票窗口,也拦不住售票大厅门口的长队。 你问这是为什么? 是因为每一个买票的人,都需要问售票员,我想出门的那天,去哪里哪里有没有票。 而售票员则需要用默诵的方式,回答你某天、某时段、某次车、有没有座位、需不需要换成、换成车站在哪、是在此站代售换成票,还是需要去换乘站自主购票…… 然后,你再通过这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信息,选择自己要不要按原计划出行,还买不买售票员推荐的票。 遇到优柔寡断的,买一张票耽搁十几分钟,还不跟玩一样? 就算是买了“全国时刻表”的旅客,到窗口流利报出车次以及时间,并确认自己的目的地。 也难保,他家里的时刻表是旧版,他要坐的车不一定还有开通,即便有,也不能保证一定有座…… 很多旅客为了能顺利出行,甚至想出了买一张“站台票”,先挤上到目的地的火车,然后在车上再补票的法子。 而我,也是在那个岁月中,领会了一个挤绿皮火车的必备技能。 就是,你买到无座的票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太多,你在车上无法移动。 这个时候,你需要准备两件东西,一份报纸以及一桶泡面。 当你把泡面掏出来,并高高举过头顶之后,你就可以一边向前挤,一边吆喝。 “刚沏的泡面诶!水热啊!老几位注意啦!别烫着自己啊!” 一般这个时候,再拥挤的车厢,也能给你腾出一条窄道,让你侧身挤过去。 你还别不信,你如果坐过绿皮火车,你肯定有过一个疑问。 为什么不管车上多么拥挤,推着小铁车卖东西的乘务员,她都能在车厢里往来穿行? 你别嘴硬,你要说没见过,我就问你,后面这段说唱,你熟不熟悉? “香烟、瓜子、八宝粥,啤酒、饮料、矿泉水啦!
诶,前面的乘客脚收一收啦,车要过来啦。 趴着睡觉的乘客醒一醒,我这有热水,别烫着你!” 我坐火车时如果没有买到坐票,我会先跟着这个乘务员从车头溜达到车尾,再溜达回去。 在这个巡视整列列车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十来次空着的座位。 这些座位有的有人,有的没有人。 没有人的,你自然可以坐上一会儿,等买到这个座位的旅客上车后你再让。 而有人的,哪怕他只是上了个厕所,他出来后还是得分开人群挤回来,你坐在那里歇歇脚,等人回来你再让他坐,也不碍事。 最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列车长为了尽可能少发生座位被抢占的纠纷,一般会将预留给途径大站的车厢锁起来。 如果这个车厢在整列火车的中间,你便可以跟着售货的小车进入这里。 一般来说,如果跟着列车员往里钻的人不多,列车员都会允许你坐在这里,等到了途径的那个大站时,再请你离开。 到了那个时候,你就可以享受一个人包下整节车厢的感觉。 那可是整整108个座位,你在里面打滚,也只需要提防自己受伤,绝不会伤到别人。 看到这里,你肯定要问我,那带一份报纸干什么用?解闷吗? 当然不可能仅仅是解闷,报纸是用在你拿泡面开道一圈之后,仍旧没能找到坐下的机会的时候。 这个时候,你就需要在车厢的连接处找一个人少的地方,直接把报纸往地上一垫,便可席地而坐。 当然,车厢连接处一般也是吸烟处。你若是不喜欢烟味,便要用我的报纸方案二。 就是找一个车座下没有行礼的座位,将报纸铺在座位下面,然后你钻进去。 除了不能坐起来以外,累了困了之后想打个盹,你都不用换地方。 就是,方案二也有一定的弊端,你需要尽量找穿凉鞋的人的坐位。 穿凉鞋的人,脚上都味道小。 若是遇到穿皮鞋的,他累了一脱鞋,你躲在座位下面,可来不及跑。 而十岁左右的我,还有一个我的专属位置——行李架。 那个年代,火车上的车匪还是挺多的。 明抢的还好些,他们看不上穷人,只招呼穿着打扮入时的乘客。 因为他们怕无差别犯案,收入不一定增加多少,万一激起群愤不好开场。 而偷儿们就不一样,他们专挑穷人下手,因为穷人不会经常关注自己的口袋。 他们偷完就下车,随机上下一趟列车继续干,主要走量。 所以,在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怕丢的行礼都存在自己的脚边,甚至有人用包袱直接捆在胸前。 行李架上,便总能挤出个一米多长的位置,让我蜷着腿可以躺进去。 你也不用为我的安全担心,那时的绿皮车里,除非是大年三十那样的冷僻日子,要不然我掉下去也是被一大堆无法闪避的脑袋给接住。 我那归心似箭的母亲,便是在接到信件的当天晚上,便连夜排队去买了第二天早上归家的火车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