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类型 > 知否笑长歌 > 第四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

第四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(1 / 1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我做天官那些年 全职法师:妖魔面板,无限炼金! 斗罗之九极斗罗 诸天专列,无限灾厄 神话次元:开局沟通上苍 重返拾柒 光锥外的风筝 王者荣耀之最强路人王 费伦大陆的棋法师 火红年代: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

“仲怀?” 沈从兴和赵策英带着礼物快到福源客栈的时候,碰到了背着行礼,准备出城的顾廷烨。 两人连忙下马,走了过去。 “仲怀你这是要走?”沈从兴看了一眼马鞍旁挂着的包袱。 “嗯,我本来就是打算在禹州休息一晚,赶去和我娘子他们汇合。”顾廷烨说道。 “仲怀你急什么,昨天的事还没感谢你呢。”赵策英说道。 “,都是小事,我也没帮上什么忙。”顾廷烨摆了摆手道。 “仲怀,要走也不急这一天,要不是你,我们也不可能知道那些刺客是死士,无论如何也要给我们一个感谢的机会。”沈从兴说道。 “舅舅说的对,必须给我们一个感谢的机会。”赵策英说道。 顾廷烨推辞了一阵,两人死活不让走,只能一脸无奈的跟着两人重新回了客栈。 他本意上也没打算走,只是以进为退罢了。 顾廷烨自然感觉的到,不管是赵宗全和沈从兴对他都不是很信任。 对于他们的不信任顾廷烨也能理解,而且昨晚他也有些着急了。 思考许久,顾廷烨准备以进为退,做出要走的的样子。 三人进了客栈,因为时间尚早,要了些茶水点心坐下聊了起来。 开始只是闲聊,聊了一阵,沈从兴故作无意的问道:“这次江南平叛是个立功的好机会,仲怀没赶上有些可惜啊,你怎么没想着直接去军中,若是你去找英国公就能赶上了。” “唉。” 顾廷烨叹气道:“我自然也想过,要是领兵的人是别人我就去了,可惜领兵的是英国公。英国公此人刚正不阿,而且我之前的名声不太好,若是去找英国公,怕是连军营的大门都进不了。” 对于顾廷烨的这个解释,沈从兴和赵策英两人都信了。 英国公不仅刚正不阿,还十分讲究原则,对于那些膏粱子弟更看不上眼。 而且顾廷烨招呼都没打就要离开,也不像是有什么目的的样子。 更何况,赵家也就有看似尊贵的的宗室身份,实际上十分尴尬,和那些伯爵府比起来都差了一截,更别说顾家那等侯府了。 想明白这些,两人因为赵宗全昨晚那番话而升起的怀疑,瞬间全消失了。 同时心里也有点愧疚。 “仲怀,你觉得那些刺客还会出手吗?”沈从兴问道。 “沈兄既然这么问,说明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么?”顾廷烨笑道。 沈从兴和赵策英对视一眼,脸色有些阴沉。 他们脸色阴沉,并不是说因为顾廷烨,而是对于未来的担心。 虽然顾廷烨说的那些都只是猜测,但是从刺客如此疯狂的举动来看,很可能是真的。 “两位,听我一句劝,最好还是劝赵团练去趟汴京,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。不然…” 顾廷烨说着摇了摇头,没有继续说下去。 “仲怀,实不相瞒,不是我们不想去,实在是我和家父是宗室子弟,按照朝廷规矩,无诏不得离开禹州。而且刺客在城里就敢如此肆无忌惮,一旦出城,又不能调兵随行保护,只会更加危险。”赵策英说道。 “越是如此,越应该去。兖王应该快动手了,接下来的刺杀只会更多。刺客必然想不到赵团练会出城,刺客人数不多,只要一路都走荒野小道,暗中的刺客也没办法搜寻。赵团练若是愿意去京城揭发,我愿舍命相互!”顾廷烨神情严肃道。 “仲怀好像很想让我姐夫去汴京?”沈从兴问道。 顾廷烨愤声道:“我顾家深受皇恩,我猜测兖王有意谋反,却苦于没有证据。这次离京护送我娘子祖父回乡,也是为了眼不见为净。若是赵团练愿意去汴京揭发,就有足够的说服力,哪怕官家不信,也会防范。” “仲怀,先离开禹州,这件事我回去和父亲再做商议,一定劝说父亲进京揭发兖王!”赵策英说道。 赵策英毕竟还年轻,不像他父亲那么小心谨慎。 而且他知道,去汴京告发是最好的办法。 不然兖王一旦成功,他们父子下场必然十分凄惨。 他父亲寄希望于兖王不会成功,但是赵策英却不想去赌。 万一兖王成功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 而他们父子要去汴京,肯定只能带少数护卫偷偷走,顾廷烨武艺不错,有他在身边也能多几分保障。 “我可以在禹州留几日。”顾廷烨沉默了一会说道。 “仲怀多谢了!”赵策英起身郑重的行了一礼。 …… “策英,你真的决定了?” 回去的路上,沈从兴问道。 “舅舅,你觉得现在还有别的办法吗?而且昨晚那些禹州官员的态度你也看到了。若是再不决断,哪怕接下来能在刺杀中保住性命,兖王成功后,能放过我们吗?”赵策英说道。 沈从兴沉默了一会,说道:“可是姐夫他态度坚决,不可能答应的。” “事在人为,舅舅你得帮我!”赵策英目光坚定道。 “好!”沈从兴点了点头。 …… 李安并不知道禹州的事,但是随着距离皇后的寿辰之日越来越近,他心里愈发紧张。 毕竟如今很多事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轨迹,他担心顾廷烨能如期的把赵宗全给带到禹州来。 不过李安只能把紧张压在心底,每天依旧去翰林院坐班,休沐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忙着准备自己的婚事。 虽说李安觉得婚礼不一定能如期举行,但是又不能跟父母说,只能让父母张罗了。 期间李安还收到了一封王安石的来信,信里王安石把完善后的摊丁入亩详细的讲述了一遍。 李安并不完全清楚历史上的摊丁入亩的详细制度,但是看完王安石完善后的,觉得很有可行性,也挑不出什么毛病。 然而随着李安对大宋内部的了解,发现他之前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。 摊丁入亩的本意是让有田的多交税,没田的不交。 但是大宋现在百姓有田的百姓少之又少,大量田地都在地主豪强手里。 百姓没有田地,租种地主家的田地,一样要缴纳赋税。 地主豪强收取高额的租子,百姓能剩下的粮食去掉交税的,只能勉强糊口。 乍一看,摊丁入亩后,这些成为佃户手里又没田的百姓,不用交税了。

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 没有田地的百姓,不需要交税,这不部分就到了地主豪强的头上。 地主豪强岂能愿意凭白多支出一笔钱粮来交税么? 或许有人会愿意,但是大多数肯定不愿意的。 他们不愿意,就会提高佃户的租子,把这份税收重新转回百姓头上。 这样一来,不仅没有实际意义,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。 有人可能会觉得,无非就是和原来换了一种形式,最多百姓没得到实际好处,怎么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呢? 举个例子来说吧,原本地主收佃户的租子是六七成,百姓能得到三四成。 而百姓需要交纳的赋税,可能都不到得到三四成中其中的一成。 当税收被转移到地主豪强身上的时候,那些地主豪强可不会因为税收只要办成,就给百姓加办成的租子,因为这样不好计算。 很可能给百姓多加一成,结果那些没田地的佃户,付出的就比原来需要交税的时候还多。 这只是其中一点,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端,那就是免税。 古时候都是靠天吃饭,若是哪里出现灾情,朝廷就会根据灾情严重程度来免除一定的税收。 那些地主豪强难道会因为朝廷少收了他们的税,而大发慈悲少收百姓的租子么? 之前李安提出摊丁入亩,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。 历史上摊丁入亩的出现是为了抑止土地兼并。 但是大宋从一开始就不制止土地兼并,甚至还鼓励土地兼并。 古代一个王朝建立百年的时候,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了。 这还是在朝廷有政策抑止的情况下。 而大宋不抑制,如今建国已经百年,可想而知土地兼并的问题有多严重。 摊丁入亩是抑制兼并土地的办法,并不是解决土地已经被兼并的办法。 这就好像你吃药预防一些病一样,没有患上的时候可以预防,但是已经患上了,预防的药救命没用了。 既然李安知道这些,那王安石为何没有想到呢? 这个问题李安也想过,思来想去应该只能用何不食肉糜来解释了。 并不是说王安石他不知民间疾苦,而是认知不够深刻。 王安石在地方上任职多年,但是古代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。 王安石家境很好,做官后也是在县城州城这些地方,对于民间真正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了解。 加上他一门心思想着变法,整天在想着变法的政策,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民间的情况。 这一点从他后来变法,地方上因为他变法的政策出现各种问题,他却固执的以为这是变法的阵痛来看,不难看出王安石有点理想主义。 仔细思索了一番,李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,信里告诉他自己发现的关于摊丁入亩的问题,让他多下乡好好了解一下民间真正的情况,想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。 这段时间李安也一直在思考变法的事。 他之前提出可以先从一步一步来解决内部的积弊。 然而这段时间李安又仔细想过,这样做确实可行,但是最终还是要涉及到核心的问题。 也就是大宋最严重的三冗问题。 所谓三冗,就是冗官、冗军、冗费。 不管是彻查盐务也好,还是查别的东西也罢,只能让朝廷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。 朝廷真正的问题还是冗官、冗军带来的冗费问题。 宋处初几十年内,冗官和冗军的问题并不严重,因此朝廷每年税收都有结余。 但是随着冗官、冗军问题越来越严重,荣费的问题就愈发凸现了。 即便彻查盐茶马铁那些能够给朝廷增加一些收入,但是这两个问题不解决,冗费问题越来越严重,最终还是会把大宋给拖垮。 冗官的原因就是朝廷每次科举录取的人数太多,加上荫封制度的问题,导致官员越来越多。 而官员的俸禄本就高,官员数量的增加,就意味着开支增加。 要想解决很简单,限制科举录取人数和荫官数量,同时减少官员俸禄。 但是不管哪一点,天下大多数文官都不会接受的。 至于冗军的问题也难以解决,冗军的根本问题是因为有辽国和西夏在侧,北方无险可守,需要大量驻军防备。 除此外大宋军队战力弱,也是一个弊端。朝廷只能不断的增加军队数量。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就得增加军队战力,然后削减军队数量。 想要解决财政危机,无非是开源节流。 但是大宋最需要节流的文官和军队,却偏偏因为各种问题无法节流。 而即便开源,也只能暂时堵住这两个窟窿,并不能彻底堵住。 其实还有个办法,那就是打仗。 一旦能收复那些被辽国和西夏占领的地方,没了威胁自然不用养那么多军队。 同时地盘扩大,不但朝廷赋税增长,需要的官员也增加了。 然而大宋内部的总总弊端,和军队的战斗力,都支撑不了这么做。 如此一来,好像又陷入了死循环。 李安作为一个穿越者,虽然算不上熟知历史,但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一些好的政策他都知道一些。 但是都想不到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。 李安把自己的这些想法都写了下来,告诉王安石,让他头疼去吧。 …… 这天,李安下值回到家里,李南叫住了他。 跟他说他和刘氏准备回去一趟。 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了,距离李安婚期还有近两个月时间。 李南打算和刘氏一起回趟扬州,把李安的祖父祖母和大伯一家还有刘氏娘家的亲戚给接过来。 下聘肯定要有长辈在,其次李家在汴京没亲戚,他成亲总不能没有亲戚出面吧。 李安听完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。 现在距离兖王动手不远了,到时候汴京肯定要混乱一段时间,父母留在汴京反而要担惊受怕。 他们回扬州,正好也能避开这一段动乱时期。 不过李安不放心让他们两人回去,去师傅那边的武馆,雇佣了八个和师傅学艺的少年。 这些少年算不上武艺高强,但是比普通人肯定强多了,父母有他们保护李安也能放心。

目 录
新书推荐: 亮剑: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红楼好日子 人在美综,神医凶猛 保守派的我,怒斥嬴政太保守 年代: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 洪荒:鲲鹏! 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足球:从05世青赛开始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修仙:我以水法证长生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