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类型 > 鹰睨 > 他们在风华正茂时死去,我们却忘了他们为了谁

他们在风华正茂时死去,我们却忘了他们为了谁(1 / 1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六零大院养娃记 农家娇女赚钱忙 舍弟诸葛亮 仙门掌舵人 我从世界尽头归来 我疯后,成为造物主 足球:梦幻舞步,边路即艺术 星痕之门 半岛:被柴刀后的暖男人生

(转)他们在风华正茂时死去,我们却忘了他们为了谁。 每位学生在毕业之际, 都会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张色彩鲜亮的合影。 但没有任何一张合照, 会像上面这张一样震撼我们的心魄。 “风云际会壮士飞,誓死报国不生还。“ 两条横幅仿佛预言了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 注定短暂的一生。 —— 1932年, 为应对可能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, 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空军学校。 从此开始,直至1945年抗战结束, 这里一共走出了十六期飞行学员, 超过1700位热血青年, 一个接一个冲上天空。 他们有的出生于名门望族, 有的毕业于高等学府。 对于他们而言,人生本该是一片坦途, 然而国破家亡,他们最终选择来到这里。 每一个进校的年轻人, 都会看到这样的校训: 我们的身体、飞机和炸弹,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! —— 这是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飞行员, 冲上蓝天后信奉的行动准则。 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危亡际发出的怒吼, 对于这些平均年龄20岁的青年来说,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。 然在抗日战争期间,正是这群热血青年, 奋不顾身冲上天空,和日军生死相搏, 击落了超过1200架敌机,牺牲将近1000人, 在中国空军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, 每击落12架敌机,就有10人牺牲。 笕桥空校第十五期的都凯牧谈到战友的牺牲时, 除了哀叹和落泪便无以言表。 “真的是不打死不算数啊,七天下去六個! 一直打到自己死为止。” —— 当时中国的飞机,全部依赖靠国际援助。 抗战初期,大部分是霍克3双翼机, 速度慢、难驾驭,数量少。 在日军的先进战机面前可谓以卵击石。 1937年8月14号,日方以一组轰炸机, 直扑笕桥,试图摧毁中国空军大本营。 侵略者们根本想不到,这群年轻人依赖的并非装备, 而是全然置生死于不顾的决心。 —— 首战当天,日军被损失2架飞机。 接下来又被击落30多架,战力消减一半。 8月17时,六期学员阎海文飞机被炮弹击中, 跳伞误入日本海军阵地,敌人将其团团围住。 这个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小伙子, 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, 并高喊“中国无被俘空军!“ 然后将最后一颗子弹送给自己,年仅21岁。 阎海文的壮烈赴死令日军感佩, 特派员木村毅在发回国内的报道里写道: “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。“ —— 8月19日, 三期学员沈崇诲, 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基受损, 已经无法返回空军基地。 转念间发起了自杀式袭击, 决定加足油门冲向敌军的军舰, 在爆炸声中与敌人同归于尽。 沈崇诲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, 刚毕业不久就投笔从戎, 牺牲之时年仅25岁。 笕桥空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, 皆是因为沈崇诲和阎海文这样的年轻人, 在他们冲上天空的那一瞬间, 就做好了不会活着回来的打算。 —— 这些年轻人都才20岁出头, 充满了对人生美好的渴望、对爱情的憧憬。 21岁那年,刘粹刚在火车上偶遇18岁的许希麟, 一见钟情。 将一封又一封情书寄到许希麟家中, 并经常在许家窗外低空飞行, 以各种特技摇得窗外的电线颤动。 在情书里,刘粹刚痴心望断, 用一句接一句炽热的情话, 最终打动了许希麟的芳心。 —— “初遇城站,获睹芳姿。娟秀温雅,令人堪慕,且似与余曾相识者。车至笕桥,匆促而别,然未识谁家闺秀。如是风姿,意不复见。耿耿此心,望断双眸。而盈盈倩影,直据余之脑蒂,挥之不能去。“ —— 对飞行员而言, 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, 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。 许希麟的父亲虽赞赏这位“空中赵子龙“, 也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了担忧。 “粹刚这孩子是不错,就是职业太危险了。“ 许希麟听罢,短短地回答道: 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。“ 刘粹刚得到了许希麟的芳心, 许希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, 两人在1936年成婚,结为夫妻。 —— 接下来要面对死亡的, 就不止是刘粹刚一人了。 在一次空袭中,许希麟亲眼看见丈夫, 在空中与敌人缠斗。 许希麟只感到呼吸困难,手指紧紧抠住栏杆, 眼睛直盯盯地跟着空中的那架飞机, 直到丈夫击落了敌机, 她终于两腿发软,瘫倒在阳台上。 后来她告诉丈夫: “你在天上和敌人拼命, 而我只能躲在防空洞里,我做不到。“ 刘粹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, 在一次空战中,飞行员曹芳震阵亡, 遗孀来认领遗物,要求拿走配枪, 被刘粹刚以公物为由拒绝。 这件事或许触动了刘粹刚的心, 于是他写信给许希麟说: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、杀身成仁的话,那是尽了我的天职。您时时刻刻要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,不要愚笨,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。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,永远记着,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。我的麟,我是永远爱你的。

—— 两周之后,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。 因天气恶劣又没有无线电通讯, 他们未能及时找到机场。 刘粹刚发信号弹帮助僚机跳伞, 自己坚持迫降,却因视野模糊, 不幸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, 当场死亡,年仅24岁。 —— 如果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, 是在人生中不断寻求生的意志, 那处在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他们, 就是靠着一天天的训练和战斗, 在培育自己死的决心。 正因为抱着这样必死的信念, 很多人根本就不敢谈恋爱。 96岁的十二期学员陈炳靖面对采访时说: “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! 很多女孩子不懂嘛,不知道你随时会死, 可是你的良心知道,你不可以这样。 每个人都不敢交朋友。“ —— 在陈炳靖的同期生中, 有一个名叫张大飞的飞行员。 父亲因为放走不少抗日同志, 被日本人在广场上浇油漆烧死。 家破人亡的张大飞一个人从辽宁进关, 一路颠沛流离之后,被同乡齐邦媛一家收容。 1937年,18岁的张大飞以优异的成绩, 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学生, 后来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飞行员。 在这期间,他一直与齐邦媛通信。 对他而言,这一封封信件, 是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。 1943年的一个黄昏, 齐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场上等自己, 走出去一看,竟是张大飞。 他对她夸赞道:“怎么一年没见, 你就长这么大,这么好看了呢?“ 她羞红了脸,陪着他走到校外, 那里已经有车在等他了。 就在快要分别时,他忽然将她拉到怀中拥住, 隔着军装和皮带,她听见了他的心跳声… 1945年6月, 离抗战胜利仅3个月之遥。 齐邦媛收到一封信,信上说, 5月18日,张大飞在豫南会战中, 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。 她原以为他能活着回来, 两人将彼此的手紧紧扣在一起。 现在得到的,却只是一封死前绝笔。 3个月后,日本投降,重庆彻夜狂欢。 齐邦媛跟哥哥拿着火把去街上庆祝, 可是当她走到学校门口时, 巨大的悲伤从心底涌起将其淹没。 两年前,她就是在这里被他拥入怀中, 站在这里看着他离去, 却没想到是今生今世最后一面。 在千万人狂喜的夜晚, 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失声痛哭。 而对于自己的死,张大飞早有准备。 在那封绝笔信中,他对齐邦媛的哥哥写道: 振一,你收到此信时,我已经死了。 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。三天前,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,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。我祷告,我沉思,内心觉得平静。 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,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。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,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。这八年来,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,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。 …… 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,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,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;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,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。以我这必死之身,怎能对她说“我爱你“呢? 在一次次冲上天空的过程中, 这些年轻人所体验到的, 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惊心动魄。 他们对人生的全部领悟, 只有通过死这种方式来实现, 而又无法向任何人表达。 正如飞行员汤卜生在自述中说的: “因为生命是这样一种东西, 已经失去了,没人能知道它, 没有失去的,没人会体验它。“ 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,梁思成和林徽因, 偶遇了一群航空学校的飞行员。 因为自己的弟弟林恒也在航校, 所以见到这群年轻人, 林徽因在情感上觉得十分亲近。 在接下来的毕业典礼上, 她和梁思成还以名誉家长身份出席。 她知道,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人的侵略, 可能成为知名的学者或工程师。 但日寇犯我中华,他们只能选择升空迎击。 最后,这一群年轻人,一个接一个地殉国, 因为后方没有亲属,噩耗就相继送到林徽因手中。 这些年轻而灿烂的生命, 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和破碎的心。 在收到弟弟林恒殉国的消息时, 林徽因悲痛难忍,提笔写下《哭三弟恒》, 可她哭泣的,又何止一个生命的陨落: 弟弟,我没有合适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;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,简单的,你给了。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,这沉默的光荣是伱。 …… 啊,弟弟不要伤心,你已做到你们能做的,别说是谁误了你,是时代无法衡量,中国还要上前,黑夜在等天亮。 …… 我既完全明白,为何我还为着你哭?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,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,战时你的安全,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,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,你死是为了谁! 丘吉尔曾对皇家空军说过这样一句话: “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,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, 亏欠这么深的恩情。“ 这句话放在这群年轻的生命身上, 同样是那么贴切。 而现如今, 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, 还有多少人知道, 他们当初究竟是为谁而死!

目 录
新书推荐: 保守派的我,怒斥嬴政太保守 足球:从05世青赛开始 亮剑: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洪荒:鲲鹏! 修仙:我以水法证长生 年代: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 红楼好日子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人在美综,神医凶猛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