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类型 >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246章 窦太后的大局观

第246章 窦太后的大局观(1 / 1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武纪 足球:从球场肝属性到全能球王 枪火,朋克与死灵大师 美食:这个老板怎么啥都会? 苟在家族种田成仙 只想做个纨绔 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 身陷修罗场,男主把我摁在怀里亲 藩乱 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

刘荣颁下诏谕的第一时间,东宫传来消息:窦太皇太后召见。 对此,刘荣也丝毫不觉的意外。 ――事实上,即便是曾经的孝景皇帝刘启,在下达如此重大的决策之前,也是一定要先和东宫透个气的。 哪怕是后来,因为梁孝王的事搞得两宫不合,也依旧如此。 没办法,时代背景如此,政治规则如此,就算想要改变,也绝非一朝一夕,甚至绝非一两代汉天子所能完成。 先孝景皇帝,年过三十、大权的壮年天子,下达重大决策尚且要提前知会一声东宫; 刘荣一个年方及冠,甚至还没正式加冠成人、临朝亲政的‘未冠天子’,自更没有绕过东宫独揽朝纲的道理。 故而,刘荣来到长乐宫的时候,自然是做足了挨批评的心理准备。 早有准备,应对起来,自也就游刃有余,滴水不漏了。 “皇祖母容禀。” 长乐宫,长信殿。 看向上首御榻之上,面色隐约有些阴沉的祖母窦太后,以及一旁的筵席上,依旧不大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母亲栗太后,刘荣很快便调整好情绪,对窦太后微一拱手。 待老太后不咸不淡的轻哼一声,刘荣才将个中内由娓娓道来。 话说一箩筐,归根结底就是一句:事发突然。 得知刘荣是突然意识到边境的异常,又是第一时间召见的军中将帅,而后便当场做了决断,窦太后胸中怒火便已是消了大半。 再加上刘荣也将姿态放的足够低,再三表示就算窦太后没有召见,刘荣也打算第一时间前来汇报,窦太后心中最后仅存的那点不愉,也很快消散。 只是息怒归息怒,如此恶劣的苗头,窦太后免不得要出言敲打刘荣一番。 “事发突然,又十万火急,皇帝当机立断,自是不无不可。” “但再怎么着,也总该派人来传个信,好让我这瞎眼老婆子,知道皇帝的未央宫发生了什么。” “――孝景皇帝大行,皇帝年弱未冠;” “我这瞎眼老婆子,就算没有替皇帝掌着朝政,那也是要以太皇太后之威镇压朝野,以固国本的。” “若皇帝什么事都瞒着我,那即便我这瞎眼老婆子有心,怕也是根本无从扶保少弱之君。” “皇帝以为,此言善否?” 一番不算温和的训诫,刘荣自是规规矩矩接受了窦太后的批评。 毕竟作为穿越者,刘荣最基本的底线,便是不能将原历史时间线上的汉天子,曾犯过的错再犯一次。 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,汉武大帝兴致冲冲的搞建元新政,最终被窦太皇太后一夜取缔,其最核心的原因,却是最无法让人理解的。 ――汉武大帝听信身旁主持新政的官员蛊惑,决定不再事事请示东宫。 于是,东宫窦太后当即大怒,一夜之间消除了整场建元新政所产生的影响,主持新政者或杀或贬,就连汉武大帝堂堂天子之身,也被盛怒的窦太后软禁,美其名曰:高庙思过。 又这么一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,刘荣自然是清楚:对于这位失去视力的瞎太后而言,最重要的,便是被尊重、被重视。 具体到刘荣这个皇帝,便是对窦太后事事有交代,甚至是事事都先请示一番。 虽然窦太后大概率会说一句‘我个瞎老婆子懂什么?皇帝拿主意就是了’,但窦太后说归说,刘荣却不能当真。 反正老太婆要的,只是通过刘荣事无巨细的汇报、对自己的崇敬态度而已,又不是真的要影响刘荣的决策。 刘荣索性就当是哄着家中的年迈长辈了。 “皇祖母教训的是。” “这也是孙儿头一回,遇上这刻不容缓的急事儿,一时乱了方寸,没顾上知会皇祖母。” “有了这一回,孙儿便是再愚钝,也总该知道下一回该如何了。” 刘荣言辞恳恳,态度谦恭的不像话,再加上窦太后本来也不是要找茬,这便算是翻了篇。 接下来,窦太后自然是问起了具体的状况。 ――毕竟是关乎宗庙、社稷的大事,尤其还是军国大事; 就算懂得不多,窦太后也免不得要了解一下情况。 经过刘荣一番简单概述,窦太后面上神情也再度带上了些许阴郁。 “每有新君即立,便遣使敲诈我汉家一番――这确实算是匈奴蛮贼过往的惯例。” “皇帝能有所察觉,也算是祖宗庇佑;” “只愿此番,不会像太宗皇帝十四年年那次,搞得整个关中,乃至长安城都人心惶惶。” 窦太后略带愠怒的表态,也惹得刘荣不禁默然。 ――窦太后,无论是作为刘荣这一朝的太皇太后,还是孝景皇帝朝的太后,其最基础的法理来源,无疑是太宗孝文皇帝正妻的身份。 为了维护自己的法理来源,窦太后天然就要反对一切有损太宗皇帝遗德的事,也天然会敌对曾对太宗皇帝造成过负面影响的人、事。 太宗皇帝十四年那场大战,匈奴人一度威胁到帝都长安,无疑是太宗皇帝二十三年皇生涯中,仅有的‘黑历史’之一。 准确的说,应该是屈辱史。 对于太宗皇帝曾经遭受的屈辱,作为妻子的窦太后自然是感同身受。 就算并非感同身受,也必须做出感同身受的姿态出来,来维护自己的法理来源。 意识到这一点,刘荣也开始安慰起这位老太后。 应该还来得及。 按照如今汉室现有的讯息网络渠道,如果边关爆发的战事,那按照八百里加急军报的速度,北地郡的消息最多只需要三天,便能送到长安。 至今都还没有消息传来,长安朝堂又已经做出了反应,至多半个月之后,长安朝堂的援军便能抵达北地郡。 换而言之,就算早在两天前,北地郡就已经遭受了匈奴人的大规模入侵,长安的援军也会在战争爆发半个月之后抵达北地。 北地可能会被打烂; 但这一次,匈奴人绝对无法乘胜追击,继续南下威胁箫关,乃至箫关以南的关中。 “皇帝替我拟诏谕一封,派人送去北地。” “――赐北地守程不识黄金千金,布十匹。” “告诉程不识:若此番,匈奴人果真大举攻打北地,程不识部每斩获匈奴首级一级,东宫都会在朝堂应有的封赏之外,另加赏赐!” 老太后表了态,刘荣自也是从善如流,当即附和着让窦太后亲自颁了懿旨。 至此,长安中央达成了一致,也已经做出了该做的反应。 剩下的,就要看前线战事,是否能朝着有利于汉家的方向发展了。 “陛下有令!” “此番出征,凡自愿为卒者,皆不查其家赀。” “只肖籍关中、年二十以上民男,皆可纳入军中为卒!” 兵贵神速。 短短三日之后,长安朝堂援军的统帅郦寄,便带着一众将帅,及北军三部校尉开拔。 情况紧急,刘荣也并没有举行盛大的誓师大典,只简单检阅了一番,便让郦寄领命出发。 而在四日之后,也就是从长安开拔的次日,郦寄便开始受到有民众响应朝堂号召,自发前来参军的汇报。 郦寄给出的反应也很明确:只要是关中户籍,且年龄达标,便来者不拒!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自信――之所以对关中的兵员有如此自信,也并非是郦寄托大,又或是情况紧急下的权宜之计; 而是作为如今汉室最出色的兵源地,关中出身的青壮,本就具备相当程度的战斗素养。 说到这,便不得不提到如今汉室的两支禁军之一:北军,其军中兵员,是严格按照‘关中良家子’的标准作为准入门槛。 具体而言,要想成为南、北两军的禁卒,最基本的一条先决条件,首先得是关中户口; 其次,要想达成‘良家子’的要求,就得出身于‘良家’。

这里的‘良家’,指的自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好人家; 而是指家产达到十万钱以上、满足中产之家的财产要求,且家世清白,祖上没出过逆贼的自耕农阶级。 满足了‘关中良家子’这两个条件――即关中户籍、良家子弟这两个准入门槛,才有资格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,进入参军审核。 至于其他的基本要求,如年龄在二十岁以上、三十五岁以下,并接受过地方郡县三年以上的冬训,自更是说都不用说的默认要求。 满足以上这一切准入门槛,报名进入审核阶段之后,面临的第一次筛选,便是演训。 用后世的话来说,其实就是军训,或者说是面试。 在这次筛选过程中,南北两军的将官们,会从身高、体重、战斗技巧等各方面,对候选兵员进行选拔。 用现如今,南北两军补充兵员时的常态来看,身高低于七尺三寸,体重低于二百四十斤的,大都连演训营的大门都进不去,就会直接被淘汰。 即便进了演训营的门,也还有基本战斗技巧、兵器掌握、战时反应等诸多考验等待着参训者。 随便一项没有做好,直接就是当场淘汰,没有半点情面可讲。 这么一层层筛下来,纵是关中每年都有上万青壮良家子报名,参加南北两军的征兵演训,但能撑到演训结束的,却往往连五百人都凑不够。 上万人参选,不到五百人过关――百里挑五,已经算得上是精挑细选了吧? 还没完! 演训结束了,只意味着你身体素质、战斗素养勉强合格; 后面还有政审呢! 从你开始往上数个五六代,但凡直系先祖出过不对劲的人,如潜逃匈奴啊,被叛军裹挟啊――甚至是杀人越货之类的政治污点,对不住,你也还是要被淘汰。 而且不同于演训阶段被淘汰的人,回去之后可以继续锻炼身体、磨练技艺,日后重新报名――政审阶段被刷下去,基本就是南北两军的大门对你永久性关闭了。 有赖于如今汉室无比健全的户籍制度,类似这样的政审,也基本不可能出现任何差错。 甚至经常出现政审官上门,通知某人政审没通过时,那人却瞠目结舌的说:啥? 逆贼? 我祖宗? 我咋不知道呢?! 这时,政审官就会带着自信的笑容,告诉那个崩溃的好儿郎:很正常,毕竟也隔了那么多年、那么多辈,你也未必就知道你祖宗做过的所有事。 但有相府、内史那两个完全同步的户籍库,官府只要想查,你祖宗也别想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…… 政审这一道,刷下去的人往往并不多。 毕竟有汉以来,能被列为‘汉贼’的人,不是死了整个户口本,就是举家北流放到了边关。 户口能留在关中,同时又过不了入伍政审的,基本就是历代先皇陵邑内,那些个从关东强制迁移过来的地方豪强。 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政治成分不好,不会在这种场合自讨没趣。 于是,政审过后,上万人报名的一场选拔,最后剩了四百多。 这四百多人,可以进入南、北二军,却不是直接获得编制,而是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考察。 也没什么特意为难他们的关卡――就是和南北两军的禁军将士同吃同住,共同操演,体验三个月的禁军生活。 熬过了这三个月,没犯下大错,并且没有暴露出贪生怕死、自私自利之类的负面性格,这才算是正式进入了南北两军…… 的预备役。 没错; 过关斩将到这一步,通过层层考验之后,也依旧无法直接进入南北两军,而是会被纳入预备役。 没办法:作为负责帝都长安,以及未央、长乐两宫的禁军,南北两军的编制,从太祖高皇帝之时便已经定死。 ――南军五部校尉,均为每部二千人的满编校尉,总兵力一万人,悉数从太祖皇帝丰沛元从后人当中选拔而出! 到近些年,丰沛元从之后也没剩多少可用之人,如今的南军已经只剩下三个满编校尉,以及一个只有千余人的‘校尉’,却依旧没有从其他地方补充兵员。 至于北军,以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,共计八部校尉,且每个校尉都是各两千五百人的超编校尉,共计足足两万兵马! 可即便是这两万人的位置,也依旧是一个萝卜一个坑。 退下来一个,预备役补上去一个; 没人退,那预备役就一直是预备役。 这也正是此番,刘荣为何会专门下令:凡是此番,愿意自发参与郦寄所部大军的关中民男,都可以破格参加北军明年的新兵选拔。 ――相比起金钱,又或是早已经烂大街的爵位,这才是真正让人行动、真正能为底层百姓带来巨大裨益的进身之梯。 至于什么人,需要刘荣专门给开这么一个后门,才能有资格参加北军的新兵选拔? 从郦寄方才的话语,便不难得住结论。 “不要关中良家子,只需关中民男即可?” 听闻郦寄此言,率先开口质疑的,是左将军榆侯栾布。 毕竟汉家的军队,尤其是中央外派军队,以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,是从太祖皇帝年间并形成的定制。 贸然将兵员准入门槛,从关中良家子降低到关中民男――即不再要求‘良家子’的政治成分,这必定会导致兵员战斗力大幅下降。 原因很简单:良家子,是自耕农举一家之力,从小好吃好喝――起码是顿顿饱培养出来的优良兵员; 而‘民男’,顾名思义,是个男的就行。 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工匠,甚至是街头懒汉、游侠,只要户籍在关中,那就是关中民男,就能进入此番,由郦寄率领的朝堂大军当中。 这样的低门槛,让栾布有些担心到达北地之后,部队的战斗力可能会掣肘大军的作战规划。 但郦寄却底气十足的点了点头:“兵贵神速!” “眼下最重要的,不是援军抵达北地之后,能对匈奴人造成多大的打击;” “而是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,在最短的时间内,将尽可能多的兵力开进北地!” “只要十日之内,北地郡能涌入关中五万大军,那即便是军臣老儿亲率单于庭本部,也绝对无法威胁到萧关!” “但若是兵力不足,即便战力再怎么强悍,也终归抵不过匈奴骑兵大集群。” 说到此处,郦寄便满是凝重的看向栾布,以及另一位副手韩颓当。 “临行前,陛下说的很清楚。” “――此战,吾等并非要取得多少匈奴首级,而是要尽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,以大军浩浩荡荡之势,吓退匈奴陈列于北地外的军队。” “打不起来,才是最有利于我汉家的结果。” “至于调兵耗费,陛下也有决断:尽取少府内帑钱。” 郦寄透了底,韩颓当、栾布二人作为副手,自然也就没有其他意见了。 之后数日,郦寄所部朝着箫关方向全速进发,沿途也收纳了数以万计自发前来的关中男丁。 待抵达萧关之时,郦寄所部从长安出发才刚九天。 于萧关内下令驻营修整之后,郦寄第一时间派出驿骑,说是向朝那塞打听战况,实则,却是查探箫关外――即北地郡如今的状况。 驿骑派出之后,郦寄便强压下心中焦急,静静等待起朝那塞的回信。 “但愿程不识,没有真的在朝那塞,战至最后一兵一卒……” “唉……” “北地都尉孙卯的事,绝不能再发生第二次了……” 满怀着忧虑,郦寄又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,朝陇右、云中等方向派出轻骑斥候,看能不能查出些什么。 而在数百里之外的朝那塞,情况,却是和郦寄的预料大相径庭。

目 录
新书推荐: 人在美综,神医凶猛 足球:从05世青赛开始 洪荒:鲲鹏! 保守派的我,怒斥嬴政太保守 红楼好日子 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亮剑: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修仙:我以水法证长生 年代: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