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消失的郡兵(1 / 2)
刘辩心中虽然依旧有些疑惑,但还是收起了继续再问的想法。
他拿这种事情去问夏侯惇和英林,本身就是一个错误。
擦着落日的余晖,一行人赶回了单父城。
回城的第一件事,刘辩立即召见了荀攸和贾诩。
“朕今日出城游玩,遇见了一个奇人,名唤焦先,你二人可知此人?”刘辩问道。
“臣并未听闻此人。”贾诩说道。
荀攸微做沉吟,问道:“陛下您说的这位焦先,是否蓬头垢面,披头赤足,言语时而疯癫,时而又好似高深莫测?”
“正是如此!”刘辩说道。
贾诩久在三辅与西凉没有听闻过此人,看样子,焦先的传闻就是在陈留、河东一带。
他的足迹并没有行走太远。
荀攸说道:“陛下,此人传言乃是一山中奇人,善能预事。他常为周遭的百姓指点疑惑,推断吉凶,只是他大多时疯言疯语,百姓不知他说的是何意,只在事情发生时,才猛然反应过来。”
“只不过后面有传闻称,他某一日忽觉社稷倒覆,天下将乱,便不再开口说话,自那以后,他常上山砍柴分给左右百姓,又以山中白石与百姓分食,但别人跟他说话,他却什么也不说了。”
刘辩颔首,“看来你们听的都是一个传闻,你方才所说的那山中白石,朕今日吃了。”
“陛下您竟真的遇见了此人,臣一直很好奇那山中白石究竟是何物?”荀攸惊讶问道。
刘辩失笑说道:“朕也看不出来那究竟是何物,像石头,也像芋头,小小三颗却能饱腹。那种东西世间定然不多,也许是深山老林中某种植物的果实,若多一些,百姓就不用担心挨饿了。”
大自然造物是很神奇的。
在两千年后都还有很多未被研究清楚的不知名生物,更何况是现在。
“那等奇物就算弄清楚是什么,也并非是寻常可见的。小小三颗就能饱腹,的确是好东西,可太罕见了。”贾诩感叹道。
随后,刘辩将盖草庐一事与焦先所说的那番话,告诉了二人,令他们分析分析。
他总觉得焦先所说的那番话背后,定是有一些深意的。
“陛下,此事臣听着,他怎么像是在说朝堂之事……”荀攸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。
朝堂两个字一点出来,刘辩也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了。
“那草庐就是朝堂,而焦先对自己的那些形容,是在说朕?”刘辩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可能,歪歪斜斜随时垮塌的草庐里,一个烂人和蛇虫鼠蚁共居一室。
贾诩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,他说道:“陛下,那些形容应该并非是陛下您,而是皇帝!”
“皇帝可不就是朕嘛,奥,你说的意思是还有先皇?也挺像的。”刘辩说道,“他所说的借力欠人情之类的,又是什么意思?”
这个事,焦先反反复复说了两遍,搞的刘辩一直在惦记。
这个事,把荀攸整的也有些迷茫。
贾诩亦在想了半晌后说道:“陛下您可并未借力。”
刘辩也觉得他好像没有借力,但他仔细一想,忽然间就有些眉目了。
也许焦先说的是……曹操。
在正确历史上的曹操,可并非是寻常的臣子。
而现在,他身边的武将更几乎全是曹氏兄弟。
欠的人情……
刘辩想都这里,忽然不觉有些烦躁。
他欠曹操人情吗?
如果真的是欠的曹操的人情,亦或者是截得曹氏气运,这更为确切一点的说法。
那他又该怎么还这人情?
狗屁不通!
汉朝以后,不可能有封王,也绝不会有地方诸侯和三公。
“陛下,我想焦先口中的借力,应该是借百姓之力。”荀攸冷不丁说道,“草庐内有蛇虫鼠蚁,草庐外有凶残的山中猛兽,借百姓之力兴复社稷,以御这些灾祸。”
正在曹操身上打着转的刘辩,听到这个解释,顿时眼前豁然。
这个说法,好像更有道理。